前面一句话讲的是因果,种下瓜种会收获瓜,种下豆种会收获豆,人生也是如此,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因与果的必然联系,但时间久了必然会有联系。正如后面一句话所说,天的眼睛像一张宏大的网,虽然网眼稀疏却不会漏掉一切坏人坏事。
这里所说的“天道”不是虚无缥缈的报应循环,而是因果的规律,这是一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顺者昌,逆者亡,谁也逃不过。这要求我们有时候要围绕结果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时候要谨慎行事,以免出现不好的结果。
虽然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但总有人不当回事。这些人当中,有的是铤而走险,不见棺材不落泪;有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从未被提醒过人生中存在的因果。前者知错犯错,最后自食其果是咎由自取,很可悲;而后者则很可怜,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父母没有教导过,因果的概念没有在他们心底扎根,所以才会因为无视因果而犯错。
比如下面这个女人谈及的她小姑的感情经历,就存在无视因果的问题:
『生孩子之前,我对养儿育女没有具体的概念,虽然看过很多书,听说过很多事,但依旧感觉很模糊。等到有了孩子以后,很多事摆在眼前了,我才意识到养儿育女包括很多内容,不是只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也不是只要让孩子吃好喝好就行,情感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以前只是做子女,没有做父母,我从未深入考虑过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就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仅个体的人生存在因果,而且一代代传承,其中也存在因果循环,父母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跟好好教育孩子,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
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婆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触更深:小姑要嫁人,婆婆拦着不让,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个一意孤行,一个严厉批评。婆婆虽然态度强势,但是却做不了什么,而小姑一意孤行则可以做很多事,她最开始只是自己想嫁,之后就完全变成了跟父母斗气,以这种形式开始的婚姻,结局当然不会好。
我当时试图调停,分别劝过婆婆和小姑:让婆婆不要激将,因为小姑正年轻,激将只会让她逆反;接着又让小姑冷静一下,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只听父母说什么,要理解他们背后的用心。
我的话没能起到作用,就是因为她们母女之间存在情感教育的断层,婆婆从未跟小姑聊过因果的问题,小姑自己摸索也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于是就糊里糊涂种下了一个因,得了个相应的果。
两年之后,她离婚了,跟我说:“嫂子,我给婆家做了两年免费保姆,今天终于解脱了。”我对她道了“恭喜”,问她:“你现在明白什么样的人该嫁,什么样的人不该嫁了吗?”
她说她多少明白了一点,我告诉她:“其实,余生你该嫁给谁,早就注定了。你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是因为你没有停下来认识自己,你连自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该嫁给谁呢?而事实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某个人生节点审视自己的话,是可以认清的,认清了自己,自然就有对应该嫁的人和不该嫁的人。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想要嫁得更好,就需要在认识自己之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提升自己,在下一个节点根据自身情况重新选择婚姻,对应的就是更好的结果。”
我跟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父母在情感方面教育子女应该谈及的话题,提前在孩子心中种下这样的种子,他们才能运用到生活中。如果他们内心的这些内容始终没被激发,他们当然不知道何去何从。』
02
前面那个女人所阐述的问题,存在于很多人身上,有的人做了父母之后,在养儿育女方面是偏科的;有的子女因为所受的家庭教育中缺失了情感教育一环,使得在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时,露出了短板。
这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有警示作用,还没做父母的,即将做父母的,以及已经做了父母的,不管你做子女的时候有没有情感教育这一环,希望你从今开始,从自身着手重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跟子女之间建立更深一层的情感连接。
对于做子女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即便你不结婚,也要做人做事,也要跟其他人之间建立情感牵绊,多了解一下情感方面的利弊对错不是坏事;如果你结婚生子,就更不用说了,你承担着养儿育女的重任,更是不能忽略情感教育这一环。
情感教育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因果问题,不管是从个体角度来说,还是从群体之间的情感牵绊角度来说,都存在因果。想要好的结果,就需要种下相应的前因。
03
博弈论中的“斗鸡博弈”,也适用于父母和子女情感关系的建立,如果彼此之间确实了规矩,确实了情感引导,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疏于管教,等到子女长大之后,双方各执一词,此时就会因为很多问题出现“斗鸡博弈”的问题:互不相让,最终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