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多地考察调研,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开局。围绕今年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生动实践,人民网推出“开局!习近平落子布局这些事儿”系列报道。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内蒙古的一大战略定位——“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内蒙古自治区将围绕“一线一区两带”的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总体布局,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持续推进防沙治沙,扎实推进林长制,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奋力把祖国北部边疆打造出更加亮丽的风景线。
6月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特别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坚持生态优先作为第一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青海更是加强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任务及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大力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使得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
7月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7月23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为了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1月24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这是首部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法规;8月3日,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麦地卡、色林错、玛旁雍错、拉鲁、年楚河、江萨、拉姆拉错、朱拉河、拉妥、约雄高山冰缘、娜若、嘉乃玉错、昂孜错-玛尔下错、扎日南木错、班公错等15处湿地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重要湿地,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十四五”正是关键时期。
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会上,习近平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4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为此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