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杨月涵 实习记者 韦璐)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物品表面,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在不同的物品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也有差异,比如在纸巾和印刷品等材料上存活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新冠病毒在物品上的存活时间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病毒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低温、潮湿、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条件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新冠病毒对消毒剂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快速灭活新冠病毒。专家研判分析认为,目前非冷冻入境物品导致境内人员感染的证据尚不充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还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从全球研究和防控实践看,新冠病毒经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传播,由污染物品导致人感染不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但证据还不充足,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当前控制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仍然是防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从战略层面考虑,各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从战术层面上,既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又要严格落实日常的一系列防控措施,战术上要重视它,做到不侥幸、不轻敌、不松劲。一是要压实口岸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二是要强化入境人员和进口冷链物品的防控工作,加强口岸从业人员的个体防护、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关键措施的监督检查,切实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三是公众还需要持续坚持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日常要坚持常洗手、多通风,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注意手卫生,尽量减少人群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