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型生活 > 正文

高校应理智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发布时间:2022-06-0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高校应理智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高校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值得鼓励。但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本次申请的250所高校有没有能力聘请足够的老师、开出合格的课程,进而培育出优秀的人工智能从业人才,确实需要思考。只有理智地对待人工智能学科,才能为中国智造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人工智能有多诱人?看看教育界的反应便知。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屡次上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申请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国申请新设该专业的高校约有250所。

  高校的热情,源自市场的需求。据教育部估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会超过810万人,就业压力山大。但在日前举办的西安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冬季招聘会现场,来自各地的300多家单位提供了14000多个人工智能专业相关岗位,为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应届生开出的年薪约为30万元到40万元,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可谓炙手可热。而且,在2017年7月份,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科,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市场在召唤,政府有支持,“前景大好、‘钱’途无量”的人工智能专业自然会吸引学生和学校的关注。目前,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36所;在教育部研究生专业目录外,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方向已达79所;直接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达32所。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现象长期存在,毕业生眼高手低的不在少数。高校能紧跟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值得鼓励。但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本次申请的250所高校有没有能力聘请足够的老师、开出合格的课程,进而培育出优秀的人工智能从业人才,确实需要思考。

  人工智能是个非常宽泛且变化较快的概念。其研究范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搜索等;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等。自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技术、理论都在发展,而且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大,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充。有些专家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涉及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以及控制论等。

  单看这些学科名称就知道,人工智能专业不简单,绝不是招一两个学术带头人就能办起来的。而且,从这些年的实践看,由于人工智能高度依赖大数据和硬件投入,最新进展几乎都来自于企业界,高校很难有实力与谷歌、亚马逊、脸书、百度等巨头匹配,如果不与企业界建立深厚及时的联系,很可能学生还没毕业,知识已经落后。

  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工智能领域本身的发展特性,倒逼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的设置亟须提速。同时,高校绝不能满足于申请一个专业名称、招几位老师就开张。相反,专业建设需要长期积累,科学设计,高校必须立足基础专业,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一定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只有理智地对待人工智能学科,才能为中国智造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