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型观念 > 正文

个人怎么套白条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21-08-06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这或被视为在公开市场上有着1500亿港元(折合约1200亿人民币)高估值的头部新式茶饮喜茶,高调切入咖啡市场的信号。

回顾上半年,咖啡赛道受到的资本橄榄枝只多不少。前有瑞幸咖啡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再融资2.5亿美元;后有Manner咖啡6个月完成四次融资,M Stand咖啡完成5亿元B轮融资(黑蚁资本和启承资本联合领投)...好不火热。

经过了瑞幸咖啡爆雷,行业暂时冷却后,掘金咖啡细分赛道的内卷也开始了,比想象中更有利可图。

1新式茶饮“不香了”?

首先,市场最好奇的还是喜茶盯上咖啡的原因。

这一选择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无论是先行上市的奈雪的茶,还是等待机会的喜茶,目前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亟待走通自己的商业模式。

新式茶饮赛道虽还是火热,但风口已过去了,追赶头部梯队的脚步不断迫近,在这一没有高壁垒的市场,竞争同质化越发严重。

挖掘水果翻新的饮品总会遇到天花板,营销联名也总会审美疲劳,更别说因无法保障流程标准化而时不时上热搜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它们也需要一汪活水去调动自身的经营活性,切入新品类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起对同品类的乐乐茶坚决“说不”,喜茶和Seesaw的牵手似乎有点缘分天注定的味道。

Seesaw成立于2012年上海,在考察了韩国、日本的连锁咖啡之后回国创办而生,目标客群是“很有活力、很喜欢新鲜感的”年轻一代。

片来源:网络

起初由于受众少、高门槛等特点,Seesaw扩张较慢,随着后期转变思维,在品质和门店体验上下功夫的同时,开辟了新的卖点——创意咖啡,受到追捧(公开数据显示,Seesaw 创意咖啡的销售占比已超过了传统咖啡,复购率高达40%),顺便将店铺设在了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地标,逐步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截止到2020年10⽉,Seesaw已入驻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等5个都市,拥有26个咖啡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

基于产品调性上存在相似性,各自团队有着重叠的审美选择与市场判断,两方便一拍即合。

而这笔头部新式茶饮的重磅投资,实则为我们拉开了探究咖啡赛道的大幕,内里有乾坤,更有机遇。

2

精品咖啡风口的崛起

咖啡继续站上风口,与本身的市场属性有关。

回顾历史,二十世纪初,一位法国传教士从越南咖啡树种引进云南村庄,由此咖啡开始传进中国。后随着雀巢、星巴克等海外咖啡品牌入华,这一市场才慢慢有所发展,基本完成了咖啡品类的市场教育。

但事实上,对于咖啡这个玩意儿,从口感、饮用习惯上来看,中国人并不那么待见它。

业内曾公开一组数据,大约95%的中国人喝不来完全不加奶不加糖的“黑咖啡”。

中国市场在饮用咖啡的习惯培育上是有待渗透,但这一赛道本身就带着“钱味”。

虽然近来监管趋严,但众所周知,成瘾性的消费品都有可观的市场空间。在需求的急增下,无论是茶叶、鸦片、咖啡、酒类,甚至是近来被称为精神鸦片的电子游戏,在普及下往往会带来好的消费者黏性,盈利能力积极,市场蓝海亟待发掘,资本都跃跃欲试。

咖啡作为成瘾性的提神饮料,其生命周期和盈利空间都有想象空间,尤其置身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打工人需要清醒一下,同时隔壁赛道的新式茶饮也使得人们加强了饮品消费黏性。

如今,精致搬砖人、潮流文艺咖和品质探索家是中国年轻人线下咖啡消费的主流人群。

《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一二线城市有67%的白领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接近一天一杯的频率,算是高频。

市场蓝海逐渐裂开一个需求大口子,连锁咖啡品牌开始涌现。

除了冲向全球的星爸爸,不得不提到昔日的独角兽——瑞幸咖啡。

盛极必衰用在这里并不过分。

从成立到上市,瑞幸只用了18个月,创造了全球最快的IPO记录。

但因财务造假,从上市到退市,只花了13个月,令人唏嘘。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显然,从疯狂融资到烧钱扩张开店于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是什么上乘选择,这也给中概股好好上了一课。

不过,随着瑞幸的退场,咖啡赛道并未就此消沉,瑞幸也没倒下,它开始重视私域流量,通过社群运营+外卖快取战略走出了盈利之路(2020年下半年起,60%的门店已开始盈利)。

与此同时赛道上的投资热度迎来新一轮爆发,只不过这次轮到国内精品咖啡品牌做回主角了。

迎合主流咖啡消费者的调性,此时的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不再固步自封,圈地自萌,而为了更好地走近人们,也开始琢磨如何带点烟火气。

毕竟,消费者的感觉很直观,给予良好的消费体验才是关键。

消费升级下,取代性价比,它更重视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聚焦好味道、好品质、好格调。

不用怀疑,这就是个“既要又要还要”的市场。

既要高端化,也要大众化,还要连锁化,咖啡细分市场已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升级阶段。

市场对此是买账的,星巴克对这一兴起的国内精品咖啡品牌竞争也是严阵以待的。

最新的第三财季星巴克的中国市场同店销售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上一季度的增长幅度为91%,不及预期(100%)。

本土精品咖啡品牌的异军突起,势必会对星巴克既有的市场份额带来潜在的冲击。

3

精品咖啡们在愁什么?

切准了市场需求,精品咖啡们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扩张是必经之路,目前来看,在国内叫得上号且小有名气的本土精品咖啡都在建立起品牌势能后,提速圈地,加速门店覆盖。

今年1月Manner门店量为120家,7月底增至194家;M Stand预计年底达到100家门店;瑞幸计划2023年开设4800至6900家直营店;而本文的Seesaw到年底有着完成100家门店的目标。

而在这一过程中,它们都需警惕莫要走上曾经瑞幸的老路,即过度扩张而透支自己。

摆在它们面前的长期可行之路,依旧是深度运营。

供应链升级是很关键的发力点,标准化和数字化缺一不可,既要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成本,也要加强对需求和供应情况的应对能力,人力物力都需要提高几个层次,这也是更好地实现连锁化的必然先决条件。

再者,重视咖啡市场背后投射的需求,持续创新,给予消费者新鲜感,构建互动性强的情感联结也很必要。

跳出所谓的网红光环,精品咖啡们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性,从小众走向大众连锁化也是基于此。

比起短期的爆红,他们更喜欢长久的红火,通过爆款营销出圈是一回事,寻找新的业务发力点,来加固黏性且吸引更多受众才是重点。这也就是Seesaw为首的品牌别出心裁,尝试电商、mini店、甚至跨界卖酒的原因。

大家都在评